其实本来是不想说的,但是总觉得我不说都对不起阿里给我糊一脸x。
踩雷的东西叫阿里云的rds:
f1e39f6f-6f01-4882-808e-10fe8493f9eb-image.png
a4b43b79-4683-43ca-be57-95ca86e306bb-image.png
记住了,上面这个东西,如果你需要使用,那么就用贵的,比如一个月30起步的那种,或者更高的,你有钱可以随便加。
千万,千万,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,使用低价的东西,比如我现在手里的是将近60一年的rds mysql数据库。
你敢相信吗?
没有千万条数据库量,没有成百上千的并发。
只有十条数据,只有一个访问。
查询一条sql。
用了足足两秒。
在涉及到连续查询时,该时间直接开始无上限叠加。
甚至出现了超过了10秒的匪夷所思的现象。
我不能理解,以至于无法思考,到底是什么样的数据库,在连续进行如此少量的查询时会超过惊人的10秒。
然后更为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我抱着试试的目的,将相同的数据库进行转移,移动到了之前阿里搞活动170三年的1h2g的ecs中(对,就是那个带宽只有1m的玩意)。
同样的查询,同样的数据,rds超时,ecs用了500ms。
rds用着比ecs更贵的价格,做着比ecs更专一的事情,结果是连普通ecs的脚跟都没看到。
阿里云在我这里的印象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,要不是我用的是阿里全家的分布式套装我直接开喷了。
……这真的是一个合格的产品吗,我难以接受。
忽然想到之前我看到的一篇关于写国内这些服务器厂商的文章,其中有一段将国内服务器厂商和国外厂商做对比的例子,大致是这个意思,“他们擅长搭房子,无论什么样的房子,就叫房子,即使这个房子有多破旧,哪怕它摇摇欲坠,但是它就叫房子,你不能反驳他们搭房子的速度。但是这些甚至无法住人的房子,真的叫房子吗?这些房子说真的其实只是用混凝土做的物体,并不能算的上是一个合格的房子。”
能用,向来不等于可用。
一分钱一分货,便宜永远不可能买到好货。
这句话似乎在任何领域都适用。
网络环境:光纤100M电信以太网
电脑环境:Windows10
涉及的程序:Nacos,Seata,SpringCloud等其他东西。
如果你要用这坨东西,切记不要将Seata的数据存在这个东西里面。
踩雷价格:
15922ce3-ffca-4a94-8a4c-1e9eb88a4ecf-image.png
2e574cf5-d976-4b64-a126-c2eda133a83f-image.png